价值的锚:房地产失去了它的“美元”
发布时间:2025年8月28日 分类:行业新闻 浏览量:1912
任何资产的定价都需要一个坚固的“锚”。过去二十年,中国房地产的锚,是“高速增长预期下的未来现金流折现”。如今,这个锚已经丢失。市场陷入了一片茫然的汪洋,所有的参与者都在疯狂地寻找新的锚点,却发现脚下尽是流沙。房地产已经进入一个价值失序、无锚漂流的混沌时代。
一、旧锚的沉没
想象一下,全球金融体系的锚是美元。无论各国货币如何波动,最终都可以兑换成美元来衡量其价值。中国房地产的旧锚,就是一种全民共同的、对未来的乐观预期。
这个“锚”具体由三部分构成,共同铸就了其无与伦比的坚固性:
收入增长之锚:每个人都坚信,自己的工资会持续上涨,明天的收入一定比今天高。因此,他们敢于背负看似沉重的月供,因为相信未来的收入增长可以轻松覆盖它。月供/收入比的动态平衡,是这个锚的核心计算公式。
城市扩张之锚:每个人都坚信,自己所在的城市会不断扩张,地铁会修到家门口,学校会建在小区旁,商场会拔地而起。房产的价值,被不断注入的公共配套资源所填充。这是一个“睡后增值”的承诺。
机会成本之锚:在一个实业艰难、股市动荡的环境里,不买房的资金,就意味着在贬值。买房,是唯一看起来能对抗通胀、跑赢印钞机的选择。巨大的机会成本,逼迫所有人将资金汇入楼市。
然而,今天,这三个锚都已经断裂沉没。
收入增长预期逆转:降薪、裁员、就业难成为常态,“稳定”取代“增长”,成为普通人对未来的最高奢望。锚的计算公式被彻底颠覆。
城市扩张停滞:地方债务危机导致基建投资锐减,城市从“增量扩张”进入“存量维持”阶段。昔日的“睡后增值”承诺,变成了“配套缩水”的风险。
机会成本消失:当房价开始下跌,持有房产本身就成了最大的亏损源。现金为王、提前还贷成为新的社会共识。楼市从资金的“避风港”变成了人人想要逃离的“泰坦尼克号”。
当旧锚沉没,整艘大船便失去了方向和衡量自身位置的坐标。
二、寻找新锚的徒劳
在无锚漂流的恐慌中,市场和政策都在试图寻找新的锚点,但这些努力大多是徒劳的。
“租售比”之锚?
有人试图用国际通行的“租售比”来为房价重新定价。但他们很快发现,在中国核心城市,如果以合理的租售比计算,房价需要腰斩甚至更多。这个锚太残酷,一旦确立,将直接引爆金融系统。因此,它被官方和市场共同回避。
“核心资产”之锚?
有人提出,只有一线城市核心区的豪宅才能成为新的锚点,类似纽约曼哈顿、伦敦海德公园。这确实是少数富裕阶层的避险逻辑。但这个锚太小、太高端,它只能为金字塔尖的极少数资产定价,却无法为占市场99%的普通房产提供任何价值参照。它是一座灯塔,却照不亮整片海洋。
“政策底”之锚?
更多的人,在等待一个明确的“政策底”,希望国家能给出一个新的、不容置疑的价格基准。但他们失望地发现,国家的意图根本不是设定一个新的价格锚点,而是要拆除“价格”这个旧的导航系统本身。国家想要的,是一个由其直接控制航向,而非由市场价格引导的舰队。
结论:
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“价值真空期”。
过去的定价体系已经崩溃,而新的定价体系远未建立。市场上所有的价格,无论是挂牌价还是成交价,都失去了意义。它们不再反映真实的价值,只反映卖家的绝望程度和买家的投机胆量。
在这个无锚的时代,持有房产,就像在迷雾中抱着一块沉重的石头。你不知道它到底值多少钱,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它换成食物和水。你唯一能感受到的,就是它正拖着你不断下沉。
未来,能够为房地产重新立锚的,只有一样东西——时间的冲刷。只有当泡沫被足够长的时间彻底清洗,当债务被一代人的牺牲慢慢偿还,当人口结构稳定在新的水平线上,一个与社会真实财富相匹配的、新的价值中枢,才有可能在废墟之上,被重新建立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