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运通:房子还能不能买?

发布时间:2025年8月14日 分类:行业新闻 浏览量:1914

一、把“买房”还原成一道算术题

过去二十年,买房的决策公式是:

“房价涨幅>杠杆成本+机会成本”

只要房价一年涨8%,而贷款利率5%,就是稳赚。

今天,这个公式失效了。2024年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3.9%,但70城二手房价同比再跌4.1%,租售比中位数1.8%。

于是公式变成:

“使用价值+情绪价值≥首付沉没成本+利息+折旧+流动性折价”

能不能买,就看等号左边减右边,是正还是负。

二、先排除四种“高危场景”

炒短线:限售期2–5年,交易税费5–10%,房价不涨就是净亏。

高杠杆:月供占收入>40%,家庭资产负债表就处于“随时失血”状态。

期房:截至2024年6月,全国住宅延期交付率7.3%,三四线城市12.5%。

人口流出地:黑龙江、甘肃、内蒙古部分县市2021–2023年常住人口年均下降2%以上,房子正在变成“地方债的实物形态”。

三、判断城市价值的“三张表”

人口表

•看小学生人数,比GDP更真实。2023年长沙、合肥、成都小学招生增幅>5%,沈阳、太原、昆明<–2%。

库存表

•去化周期=可售套数÷近12个月平均月销量。

•警戒线:18个月。

•2024Q2数据:上海内环6个月、苏州主城9个月、兰州42个月。

东方运通

  财政表

•土地出让金/一般公共预算收入<50%,城市财政更健康。

•2023年深圳29%、杭州46%、贵阳110%。财政越饥渴,越可能在未来五年增加房产持有税。

四、自住用户的“四条硬杠”

现房或封顶准现房:工地每天有人,电梯已装,外立面完成80%以上。

租售比≥2%:1000万总价的房子,年租金低于20万,就是奢侈品。

学区、地铁、医院三选二:缺两项以上,未来流动性打对折。

现金流测试:把首付放进货币基金,连续12个月每月转出等同于月供的金额,生活不受影响才算通过。

五、改善换房的“321”顺序

3个月:先卖旧房,拿到网签合同;

2个月:锁定新房,只交意向金,不写网签;

1个底线:旧房尾款不到账,新房定金可全退。

2024年链家数据显示,同小区“卖一买一”平均周期286天,比2021年增加了90天。顺序反了,就可能在下跌通道里两头挨打。

六、投资的“窄门”

只有两类资产还值得用“长钱”下注:

一线核心区的“老破小”学区房,租售比2.5%以上,楼龄20–30年,博旧改或学区重新划片。

地铁上盖、面积≤60㎡的精装小户型,目标租客是月薪1–1.5万的单身白领。

其余远郊新区、文旅盘、商铺、公寓,一律视为消费而非投资。

七、未来五年的三个政策变量

房地产税:2025年前可能扩大试点,人均免征40–60㎡,对多套房持有者年化成本0.5–1%。

保障房:35个重点城市未来三年将新建600万套配售型保障房,同地段价格是商品房的5–7折,直接拉低周边二手房价。

房贷利率:若CPI连续3个月低于0.5%,LPR仍有20–30bp下调空间,但下降≠房价上涨,只是降低持有成本。

八、一句话总结

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后,决策标准只剩下一句:

“未来十年,这套房带给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,是否值得你付出首付、利息和机会成本的总和?”

算得清,就买;算不清,就租。市场不再奖励冲动,只奖励冷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