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碳积分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首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
发布时间:2025年9月28日 分类:行业新闻 浏览量:1194
10月20日,生态环境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宣布全国碳积分交易市场正式上线运行。首个交易日,雄安新区“光储直柔”零碳社区项目完成首笔交易,碳积分交易额达8000万元,带动全国碳交易总额突破1亿元,标志着绿色建筑正式进入“碳资产变现”新阶段。
政策体系全面落地,交易机制规范化
《碳积分交易管理办法》明确,绿色建筑项目通过BIPV系统、节能改造等途径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可兑换1个碳积分,基准价100元/吨。生态环境部负责人表示:“碳交易市场将推动房地产行业从‘被动减排’转向‘主动创收’,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。”目前,深圳前海、上海临港、北京通州等10个零碳社区已纳入首批试点,2025年全年预计碳交易规模超500亿元。
房企加速布局,碳收益成新增长点
万科深圳前海项目通过BIPV系统年减排1.2万吨,碳积分收益达2500万元,占项目运营收入15%;华润置地上海临港项目碳积分交易收益1800万元,助力绿色建筑认证溢价率提升至22%。金融机构同步推出“碳金融贷”,对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提供基准利率下浮1.2%的专项贷款,2025年已发放贷款800亿元。
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
光伏组件、储能设备、智能管理系统三大领域全面受益。隆基、宁德时代等企业订单同比增长60%,碳积分交易推动BIPV组件需求激增,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。华为数字能源平台实现碳积分实时核算,交易效率提升50%,已覆盖全国90%零碳社区项目。
专家展望:碳交易重塑行业盈利模式
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指出:“碳交易将形成‘销售+运营+碳资产’三重收益结构,绿色建筑利润率将提升5-8个百分点。2026年碳积分交易将纳入新建住宅强制标准,未布局碳资产的企业将面临转型压力。”
目前,住建部已启动“百城千企”碳交易赋能计划,2026年将实现全国所有绿色建筑项目碳积分全覆盖,为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