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消失的首付”:当买房不再需要三成现金
发布时间:2025年8月21日 分类:投资指南 浏览量:1919
三成首付正在“隐形蒸发”
2024年下半年开始,一线城市出现了一种“分期首付”新玩法:
开发商贴息垫资10%–20%,购房者在交房前只需支付5%–10%的真金白银;
银行同步下调首套房利率至LPR–45bp,相当于把原来的“首付压力”拆成2~3年的“无息月供”。
结果:
–北京通州某盘90㎡户型,按6万/㎡计算,传统首付162万→实际只需27万即可网签;
–深圳光明区甚至出现“0.5成首付”海报,剩余部分由合作消费金融公司提供24期免息垫资。
谁在出钱?
不是银行放松监管,而是“灰色夹层”资金在接力:
开发商把原本给渠道的3%–5%佣金改为“首付贷贴息”;
地方AMC(资产管理公司)以“共益债权”形式介入,为项目提供2年期过桥资金;
买家看似少付了首付,实则把杠杆从银行端转移到了“开发商+AMC+消金”的隐形链条上。
风险外溢
对购房者:交房前一旦项目停工,仍需继续偿还“首付分期”,形成“贷款套娃”;
对开发商:贴息资金计入表外负债,真实负债率被低估;
对金融体系:银行账面风险权重下降,但风险通过AMC和消费贷公司再次回到影子体系。
监管风向
住建部2025年6月下发《风险提示函》,明确“首付分期”属违规行为,要求30天内清理。但业内判断:
在“去库存”与“防风险”之间,地方执行尺度将分化;
真正的拐点取决于银行是否重启“预售资金全额监管”,而非一纸禁令。
一句话总结
当首付可以“分期”,房子就不仅是资产,而是一张被层层加杠杆的金融衍生品——买房门槛看似降低,实则把个人、开发商、AMC绑在同一根更细的钢丝绳上。